返回

第 125 章 李泰的目的 耕耘贞观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长孙无忌,魏征,于志宁等人随着朝会结束,也苦着脸出了朝堂。

于志宁看了看魏征不由道:“今日玄成为何不劝谏圣人,今日之事怕坚定了圣人重开分封的意思!”

“但我能怎么劝说呢,我也是今日才知道,我大唐理论上只能养九千万百姓!”

魏征也苦笑着道,“这数学真乃君子六艺之一,可惜我等并不精通,没想还有这用法。

面对这实实在在计算出来的数字,我总不能跟圣人说,这算出来的东西是妖言惑众吧!”

说实话,这时候魏征发现自己所为直谏的言官,面对一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东西倒能发表自己的谏言,但面对着这几次连续算出的数据,自己再怎么发言,也真不了这数字啊!

别看现在的李泰劝住了李世民,说什么求同存异,更说分封还早什么的。

但从今天开始,李唐王朝肯定会把抓人口跟抓耕地面积放在首位。

因为在知道整个大唐的人口上限,那就是清楚知道李唐王朝的毁灭倒计时。

这种感觉就好像原本人都是会死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死而已。

但现在这个隐藏得自己都不知道的倒计时变得格外清晰,这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之前,什么土地兼并,什么农民起义,这些只是根据经验积累下来的道理。

但现在,随着这数据大大方方的被展露,甚至暴露出来,那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基本上谁都能感受到这绳索套得会越来越紧。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李世民一朝,基本上不需要担心这人口问题,但人口越是增加,耕地面积越是减少,那后面的皇帝为了国家延续,在知道这点后,终有一天会用分封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生产力,更不知道什么是工业化。

再这样的情况下,分封这种历史上已被证实能使用过真实有效的方法自然会被提上日程。

几位大臣相互的看了看,却也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接下来却是难办了。

没有办法,历史上,李世民从贞观三年提出分封的意向,一直到贞观十三年长乐公主亲自劝说李世民作为标志,才真正让李世民把分封的想法给劝下来。

要知道李世民在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依旧无比固执的进行分封,虽然这是二凤少数在政治上没有成功推行的政策,但也坚持了整整十年。

而这一次,李泰给了李世民一个为什么要进行分封的理论依据。

因为不分封,大唐就必然在耕地有限,人口暴增下亡国,这理由肯定够充分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肯定是会把自己分封的意志从头到尾的贯彻下来,绝对不动摇。

可以说无形间,朝堂上肯定会出现两股实力,一股是支持分封,一股是反对分封。

两者也许会比较的隐性,但随着这个锅盖揭开,为了各自的利益,肯定会有冲突的。

只不过,在贞观一朝,有李世民有房玄龄,肯定能够遏制住这苗头。

等到贞观朝结束,如果自己能成功上位,那李泰管你是分封派,还是郡县派,全部先换成自己人再说。

如果自己没成功上位,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