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0150章 ?民以食为天 全球冰汽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董库不知道李教授联络是干嘛,但却知道肯定是有技术性突破才会找他。

只是不知道是关于哪方面的。

画面一闪,李教授的面容出现在虚拟屏幕上。

“董库,幸不辱命,经过多天研究,种植有了眉目。”画面一定格,李教授兴奋的说道:“经过验算和小型试验证实方案可靠,完全可以实施。”

“说说看。”董库还是有点迷糊,但没打断,只是让李教授继续往下说。

“是这样。”李教授点开身后的屏幕说道:“您交代的种植任务,我们经过验算,最后小型模拟实验,实验二十五天,西红柿,黄瓜,还有水果的树苗,草莓,小麦,水稻,都发芽,并长势良好,实验到这已经圆满成功,后期只是成熟而已,没有必要继续实验了。”

董库看着虚拟屏幕上的一块块小试验田,不断点头。

地里,不论是旱田还是水田,还是大棚式的蔬菜培育,也就是可以爬架,节省空间,产量高的蔬菜培育技术,这会,所有秧苗都茁壮成长,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尤其爬架的蔬菜,已经爬上一米过高的架子,就快爬满了,看架势,最多半月就能爬满。

架子的顶端,吊着模拟太阳的日光灯,再往上是钢架结构支撑着顶棚。

顶棚外,雪花翻卷,显示温度零下六十五°。

这正是目前的环境缩小版。

“怎么做到的?”董库细细看着画面问道。

“董库,我们的机器人技术过硬,可以完成寒冷环境中的大棚搭建,技术要求并不高,就是外层承重力要过关,能抗住积雪堆积带来的重压,同时,缝隙之间密闭,这就需要模块式的板材和框架了。”

“我们先竖立承重的柱子,然后拼接出顶棚,并形成双层保温隔寒,安装上生态园的模拟日光灯,从地下送出热气,让空间温度快速提升达到可耕种的温度,人,都进入地下生存,节省种植空间,并提供热量,吸收大棚里的氧气,形成循环。”

“同时,培育出蜜蜂进行授粉,保守估算,水稻可种植三季,亩产两千斤以上,蔬菜大棚式种植,亩产过万斤。”

“你的意思就是建造一座巨大的暖棚?”董库听懂了,还是问了句。

“是的,就是一个巨大暖棚,而热源来自地下,是生活废气,二层防寒板可以打开,用来调节温度,自动产生降雨浇灌。”

“那棚高不是要几十米高?”董库看着切换的画面问道。

“没错,棚高初步计算需要四十米,可以的话五十米或者六十米都能接受,前提是提供热量是否能保证棚中的温度。”

董库静静看着,知道这个方案绝对可行。

他是东北松江长大,从小就接触大棚。

那会的大棚需要地暖,用电褥子的原理给土地升温,达到种植要求。

那会的大棚跨度窄,所以土地靠炉子也无法达到适合生长的温度,除非使劲烧,那样成本就高了,所以采用了地暖供热,炉子辅助。

而目前的方案,大棚覆盖几千甚至几万亩,就算大棚周边的土地还会传导进来寒气,可毕竟面积足够大,大部分土地都会远离寒气而化冻。

再加上地下排出热气,相信达到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