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三七章 尚让之死 颠覆晚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可让林言郁闷的是首先找到他们的不是时溥的李师悦带领的人马。而是成德节度使王镕派出的博野军人马,这批人只有一千人马,带队的是成德军的骁将剪寇都团练使马珂,这些**都是在乡间招募的民勇,大都是一些新兵。可现如今成德镇不如往昔了,兵力薄弱,节度使王镕年幼虽然是世袭的郡王和节度使,可周边的藩镇都对成德镇虎视眈眈。

其实早在德宗年间成德军对抗朝廷,成德军大将张孝忠以易州、定州、沧州三州投降朝廷,朝廷感念张孝忠的投诚之心,在易定沧三州设立节度使,赐号义武,也就是后来的义武军。从那时起威震冀北的成德镇就已经实力大弱了。

后来沧州另立节度使,易定二州依然称义武军。张孝忠本是奚族后裔,本名阿劳,和王镕的祖先没诺干同为成德军大将,都以骁勇著称。

张孝忠投降了朝廷,而没诺干在成德镇平定之后依然在成德军为骑将。并以骁勇获得了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的信任,被王武俊收为义子,所以跟着王武俊姓王。直到没诺干的曾孙王廷凑时,李唐朝廷才消灭了契丹人王武俊的后人在成德镇的割据势力,王廷凑乘机占据了成德镇。

朝廷正要发兵征讨,正赶上魏博镇、卢龙镇同时发生兵变,镇州、魏州、幽州三州联合,分明就是赵、魏、燕三个国家一般,朝廷也无奈他们,只得承认事实,封王廷凑为成德镇节度使。

之后王廷凑的后人一直镇守成德镇,王镕的父亲王景崇由于征讨庞勋有功,被封为常山王。本来在这种乱世之中王景崇想大干一番,扩充自己的实力,谁知竟然英年早逝,谥号“忠穆”。年仅十岁的长子王镕继承了常山王的王位和承德节度使的位置,如今王镕不过才十二岁而已,是以周围各藩镇都对成德镇虎视眈眈。

王镕年纪虽小,可他也知道如果能生擒黄巢定然是一个天大的功劳,可以让自己在成德镇的位置更加的稳固,可如果派出大军的话又怕其他藩镇派兵袭击,所以就派了博野军的一千团练兵来追击穷途末路的黄巢,希望能捡个便宜。

还别说,这个剪寇都团练使马珂也是一个人才,剿匪正是他的强项,他手下有一个小校名叫宋文通,年纪不大,还不到二十岁,可他从军已经有两年了,凭借骁勇善战和聪明才智得到了马珂的信任,现在担任骑兵小校,带领百十个骑兵为前哨,直奔狼虎谷而来。

宋文通到了谷口,并不冒进,他知道黄巢虽然只有数百人们,可剩下的这些人都是精兵,绝对不是自己这百十个人可以搞定的。所以他急忙命人禀报后队的团练使马珂,自己却守住谷口,并命人占领山谷两侧的山峰监视谷中动静。

而这时在谷中的林言也已经发现有人马到了谷口,远远的已经看到了大大的“唐”字大旗,只是不知道是哪路藩镇的人马。

林言命一名控鹤军的小队长前去跟唐军交涉,说明投诚的意图。宋文通一听,心里十分高兴,急忙应承了下来,并说大话答应一定替林言向朝廷进言,绝对不会亏待他们。

宋文通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校尉,哪里有向朝廷进言的本事,即便是他们团练使马珂也没有直接上书朝廷的全力,要说王镕有这个能力还差不多。

林言派去的那名小队长根本不知道宋文通是何方神圣,只知道对方答应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