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章 惊险脱身 莽在北宋末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午后,雨停,天依然阴沉。

杭州城郭,西瓦子门外。

沿城墙扎下一排营帐,有的用作登记流民,有的用作征募新兵。

每座营帐前,几乎都排满长队。

营帐里坐着州衙和帅司派来的官吏、将校,流民们站在营帐外。

城门外,一大片平整土地,地面满是烂泥浆,坑坑洼洼,一脚踩下去溅得满身泥水。

流民们显然不在意这些。

一场大雨,早把他们浑身淋透,衣物、头发泡满黄泥浆。

破衣烂衫只为遮羞,干净、舒适和他们无关。

他们本就是这烂泥地里打滚儿的,无所谓身上脏不脏。

这群浙西来的流民,家乡刚刚经历起义军战乱,田荒了,屋烧了,没有粮食吃,只能逃来杭州,寄希望路州衙门赈灾,给口粮吃。

留在家乡,只能活活饿死。

去当盗贼匪徒,最后也会被官军所杀。

只有逃难来杭州,才有希望寻条活路。

赵莽满脸泥污,穿一身破布衣裤、布鞋,头上裹方巾,破夏刀用草席裹紧,背在后背。

混在乌泱泱的流民队伍里,除了身量块头有些显眼,倒也没啥特别之处。

吃干饼、喝雨水,几日下来,赵莽也是一脸青寡菜色。

西瓦子门前把守兵士,似乎不允许流民入城,在营帐里登记后,流民们都被带到南边,从另一处城门进入瓮城。

赵莽选了处行进稍快的队伍排队,盘算着待会怎么应付官吏盘问。

排在前的一位老倌回头打量他一眼,拍拍他胳膊,指了指另外两处营帐:

“后生,那边才是招兵的队伍!”

老倌喉塞音浓重,见赵莽一脸懵,没听懂,又操着大嗓门重复了一遍。

这下赵莽听懂了,笑着摇摇头,指指前边营帐,憨厚一笑:“俺不当兵,就想讨口吃的!”

老倌瞪大眼:“你这后生,不投军,白长这么大个头,忒怂!”

“哈哈~”赵莽挠挠头,“俺胆小,见了血就怕!”

见赵莽不愿投军,老倌似乎颇为惋惜,一个劲叹气:“忒怂!忒怂!投军多好,管吃管喝,到了五十岁放停,还能领一笔赏钱!

不像俺们,一辈子在地里刨食,遇上天灾、兵祸就断了活路......”

“放停”即取消军籍,是大宋军队拣选制度里,裁汰老弱的一种制度。

赵莽咧嘴道:“老伯,投军要打仗,会死人的!”

老倌撇嘴道:“那也比窝囊受气一辈子强!反正俺们上缴的夏税、秋粮,大头还不是被当官的拿去养兵!”

赵莽看看周围乌泱泱流民,不下数万人之多,问道:“老伯,当官的为啥要从流民里招兵?白白耗费粮食,还不如让丁壮们回去种田。”

老倌懒洋洋地道:“遇上灾年、荒年,流民聚集成群,官府都会大量招兵。

不把这些个丁壮变成官军,难不成还等着他们起义造反,变成贼寇?”

赵莽皱眉道:“可丁壮们都去投军,谁来耕种粮食?养兵的粮食又从哪来?”

老倌冷笑道:“当官的哪里会管这些!反正总有黄泥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