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人在大宋,壕气冲天 莽在北宋末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数日后,萧山县西五十里,赵莽牵马走在官道上。

这里地处钱塘湾南海岸平原,后世也称为宁绍平原。

辽阔平原一望无际,一块块水稻田、海盐田、麻田星罗棋布。

桑树、枣树连片成荫,沟渠经纬如织。

往南十里,便是浙东运河,西晋年间称西兴运河,连接杭州至上虞,再经余姚江、慈溪、大浃江直通明州定海县(宁波镇海区)。

运河里,船只往来如梭,风帆如林,河道沿岸隐隐传来拉纤吆喝声。

一船船海盐、石炭、生铁、官瓷、稻谷、生丝各种大宗货品,从这里运往杭州。

东南财赋从此地开始聚拢,源源不断送往开封。

那日逃离杭州,赵莽绕过西湖往南跑,一直跑到玉皇山,躲进山里藏了两日。

确定没有官军追击,赵莽才匆匆出山,走渔浦渡过钱塘江,沿萧山县官道一路南下。

既然杭州城进不去,只能赶往会稽山,去看看那地方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途径萧山县时,城门口同样张贴通缉告示,县廨弓手和巡检土兵盘查严密,戴毡笠、头巾的,全都要摘下,仔细比对样貌。

赵莽远远观望,悄然离去。

沿途在官道附近草市买些干粮,夜里就睡田埂、山丘、桑树林。

每日天一亮赶路,直到月明星稀才找地方歇脚。

几日下来,赵莽消瘦一圈,倒也更显精壮。

只是满脸青胡茬,一身布衫肮脏破烂,笠帽一戴,赵陀站在跟前只怕也认不出。

马鞍褡裢里的干粮所剩无多,水囊也空空如也,赵莽站在路边四处张望,见到半里地外,一片桑林前,一杆幌子高高矗立,路旁几间茅屋,像是家脚店。

赵莽跨上马奔去。

“店家?店家?”

喊了几声,一个腰间系抹布的年轻堂倌跑出草屋。

“哎哟~郎官里边请!您是要打火儿还是住店?”

堂倌接过缰绳,招呼赵莽坐到草棚子下。

趁赵莽打量这处野店四周,堂倌偷偷掀起盖在马屁股上的搭布,清楚看见左边马屁股有一行烙印,有两个黑字:指挥

堂倌一瞪眼,吞吞口水。

他识字不多,这两个字倒是认识。

这是只有军马才有的印记。

堂倌一回头,赵莽似笑非笑盯着他。

“嘿嘿~原来是位军爷!军爷快请坐!”

堂倌越发热情,利索地拿抹布把方桌、长凳擦拭一遍。

破夏刀“哐”搁桌子上,堂倌浑身哆嗦了下。

装有沉甸甸铜钱的褡裢“嗵”一声也搁在桌子上,堂倌瞪大眼,咧嘴笑容灿烂。

他顿时明白,面前这位浑身脏兮兮、臭烘烘,比流民好不到哪去的军爷,是位不差钱的主儿。

赵莽粗声道:“有啥好吃的,给某家上齐活!”

堂倌两眼冒光:“得嘞!您稍待!”

“可有酒?”赵莽一脸期待,赶路辛苦,喝点酒解解乏。

堂倌笑道:“有咧~自家酿的正宗山阴老酒!顶好喝!~”

赵莽馋得直咽口水:“打些尝尝!~”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莽在北宋末年》,牢记网址:m.xs639.com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