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1 太守行春(上) 三国之最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一个朋友搞了个省退伍军人就业扶助协会,请我帮忙,我挺矛盾的。

如果说写东西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个事情如果做得好了,我想会能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俺们省每年有差不多五万的退伍军人,从去年开始国家不再管他们这些“最可爱的人”了,如果能给他们尽一些绵薄之力,那实在是太好了。不过我还没有决定要不要长期帮忙,毕竟这会和写东西产生冲突,如果长做了,怕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写字。[搜索最新更新尽在.cc]

不说那么多了,今天开始恢复更新,五月过了一多半了,月底前尽量多写吧。

——

十几天没码字,觉得遣词造句都不会了啊啊啊啊啊。

——

如果说“第三氏的覆灭”和“不处罚收受馈赠的亭长”这两件事,只是让荀贞得到了乡民、乡吏的敬畏以及震动了乡中大姓,那么在折服了宣博门下的众多弟子后,他则又得到了乡中大部分士子的钦服。——西乡是个小地方,乡里边能称得上“士子”的人不多,除了谢家之外,主要也就是宣博门下了。

乡民、乡吏、豪强地主、士子对他尽皆服气,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的施政易如反掌。

荀贞来西乡任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里“聚众保命”。目的既然明确,那么具体到“施政措施”上,自然也就很简单了。

在繁阳亭时,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件是『操』练里民;一件是招徕游侠;一件是调查本亭的太平教徒。现在他升了职,被迁为乡有秩蔷夫,环境产生了变化,“施政措施”也要随之略微改变。招徕轻侠、调查太平教徒这两件事还可以做,而组织乡民『操』练却就做不成了。毕竟西乡再小,也是一乡之地,方圆数十里,下辖十一个亭,有户民数千,这要『操』练起来,动静太大,说不定就会引起县里、乃至郡中的警惕。

在与宣博的众门徒见过面后,第三天,县里来了一个人,却是老熟人,文聘的从叔文直。

荀贞出门相迎,两人携手入院。登入堂内,分宾主落座。文直不着急谈公事,先叙说私谊,把两手捧在面前,一脸感谢地说道:“我侄子文聘来颍阴游学,若非荀君引荐,断然难以拜入令兄门下。前两日家兄写了家信来,要我多多替他谢你呢!”

荀贞埋怨似地说道:“文兄,你我二人一见如故。古人有云:‘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咱俩虽认识的时间不长,但在我的眼里,你已如我多年的故友了!又何必客套?仲业年纪虽小,老成稳重,我和我的仲兄都很喜欢他。假以时日,他必成大器。”

文直没有孩子,一向把文聘当作自家孩子看的,此时听荀贞夸奖文聘,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道:“仲业这孩子虽然沉稳,到底年小,有时候也很冲动。上次他来送荀君上任,听说便和乡亭的高素起了冲突?多亏有荀君为他缓颊,方才没有酿出大祸!……,荀君,自与你相识之后,仲业就常对我说,说你才去繁阳不久便能折服豪强,得乡人爱戴,引轻侠投奔,真人中之龙,西乡这个小池子绝非你的憩息之所。仲业从小就很有主见,我很少见他这样佩服一个人,如今他拜入令兄门下,也算是你的晚辈了,还希望荀君日后能够多教教他。”

荀贞说道:“文兄不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