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兵部左侍郎许进 正德大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刘公,你死的好惨,幸赖皇恩浩荡,已追封你为太保,得谥忠宣,赐了祭银,呜呼!公之亡灵可安矣!”

此时,刘大夏的路祭棚前,兵部左侍郎许进哭得是肝肠寸断。

一干官员劝了良久后,许进情绪才稍微和缓了些,被人扶上了轿子,不过一回到自己官轿里,许进的眼眶瞬间就没了泪水,眸光只看向紫禁城的方向。

而这时候,许进却看见一纸团飞进了自己轿子里,打开一看,只写着:“宣武门里街享乐茶馆见面。”

于是,许进便立即换了衣服,让人在僻静处落了轿子,自己带着几个随从往宣武门方向而来。

一到茶馆里间,刘瑾将亲自来迎:“许侍郎别来无恙!”

虽说文官与宦官很多时候势不两立,但其实文官私底下结交宦官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许进还是很在乎刘瑾的这条关系的。

不仅仅是因为刘瑾背后是大明皇上,更因为他最近对刘瑾提出的帝国需要强大君主重现永乐盛世的忠君思想有些感兴趣。

许进觉得刘瑾是一个有抱负的太监,每一次跟他谈的不是自己想做司礼监掌印而是想让大明怎么样,大明百姓怎么样。

有时候,许进觉得,刘瑾如果有了男人那玩意儿的话只怕就是大明的王安石。

太监都能有如此抱负,许进有时候想想朝堂上只为沽名钓誉而日渐堕落的朝臣们反而更加的失落。

大明不是大清,而且明朝中期以后随着朝廷对民间思想管控的力度大大减少,很多士大夫对社会与民众包括自己的人生是有主动思考能力的,甚至对异端思想都有一定的包容度与接受的程度。

不然,也不会出现王学,也不会演绎出晚明时期的思想风潮。

现在的士大夫还不是大清时代那样只把自己当做皇帝的家仆,他们也把自己当做国家的主人,也有不少士大夫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许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所以他对刘瑾所组织的忠君社很有兴趣。

因为他发现刘瑾的忠君社有关于社会与帝王明确的看法,还让许进第一次知道“民族”、“国家”、“公民”这些概念。甚至若不是碍于组织者刘瑾是个阉人,他早就以侍郎之尊主动申请加入了。

但许进现在还不知道这都是朱厚照让刘瑾搞的,作为大明皇帝,朱厚照有意要解放大明民众的思想,一个人一旦没有思想就会如行尸走肉般只顾及自己私利与**而让自己走向堕落,一个国家的民众如果没有思想就会导致整个民族没有灵魂和前进的动力而走向落后与衰败。

历史证明,落后就是要挨打的,而科技与文明的落后源于思想的落后。

大明朝民众尤其是掌握了知识的民众即士大夫们有不少人在推进着民众思想的进步,而朱厚照想要他来得更早一些,也就提起开启了结社宣传思想的先河。

朱厚照作为皇帝自然也有自己的私心,自然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思想,也可以说是洗脑理论,所以他让刘瑾和张永等人组织的是忠君社,从朝臣宦官到底层民众以及江湖人士无所不传,无所不教。

闲话少叙,许进又跟着刘瑾探讨了半小时关于国家权力分配与土地兼并现象的话题,在他还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