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9章 089 天下第二权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如徐元嘉所言,京城之中,并没有太多的精锐之师可供魏宁驱使,皇帝思来想去,同魏宁在城中商议许久。

魏宁的意思是,军中不容二主,若是将领之间过大,最后商议的结果是,给了魏宁一道密旨,许魏宁领兵之权,而非辅助。

但魏宁需立下军令状,他便是不能打胜仗,也绝不能打败仗,否则只能以死谢罪。

不仅如此,皇帝还许他自己挑选人马,带了两千自己一手调/教的新兵前去增援。没错,只有两千。

魏宁作为尚书省左侍郎,对齐国的人口再清楚不过。初建国之时,大齐因为战乱的缘故,登记在册人数不过两百万户,如今三百年下来,也经过大大小小的战乱、天灾,人数增长到近千万户,如今有四千万人。

因为人口众多,朝廷也养了大量的军队,齐国的禁军,共有近六十万人口,但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镇守在各个地方,想要迅速调动起来,并非皇帝一道圣旨就能轻易调动的事情。

虽然齐国一直对外吹嘘百万大军,但满打满算,朝堂能够调动的不过三十万大军。

此次侵犯齐朝的胡人是位于北方的戎狄,戎狄作为蛮夷之国,一直被讲究礼法的齐朝瞧不起,戎狄不过是个小国,整个国度人数也不过三百万余人,精锐之师满打满算就十万,此次戎狄出征的军队,对外说是十万,但魏宁很清楚,对方可能也就五六万。

三十万人对上五六万,完全是碾压性的人数,结果齐朝却被戎狄打的节节败退。

不仅是因为戎狄骁勇善战,能够以一当十,更重要的原因是,齐国的军队实在是太弱。

重文轻武这么多年,各地的军权被牢牢地把控在文官手中,即便武官能够担任要职,也会被各种打压。

在建国初期,齐国还有名将,但后两百年,出,也仅仅出了魏宁祖父,还有魏宁父亲这样的军事奇才。

便是这样,荣国公能够有如今的荣耀,也是因了魏宁祖父已残,父亲早早死在战场上,只剩孤儿寡母,人丁稀薄的情况。

而魏宁能够得到今上如此重要,也是因为他是一个出众的文官的缘故。

魏宁前世走的是武官的道路,身在军营,自然知道武官在朝中的处境有多糟糕。

军队士气低落,军中的新兵,有些甚至都提不起一石粮食,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

尽管在文官的治理下,齐朝十分富饶,年年国库丰盈,但齐朝的军队实在是太弱了,不管是粮饷,或者是装备,都远远比不上戎狄的精兵。

这样的一支队伍,莫说是三十万大军,便是百万大军,也要在戎狄的攻势下节节败退。

现在齐朝的三十万大军,已经在老将的带领下,去镇压来犯的戎狄,可结果却是,齐国大军非但没有被夺回城池,还被打得落花流水,折损了五六万人。

这五六万人,都是冲锋在前阵的精锐,如此大的损伤,更是令齐国大军元气大伤,大军不敢折返,只占据了一座城池,和戎狄大军僵持。

临阵换将的旨意,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从朝堂中送到了前线霍无狄手中。

一开始,皇帝派出的军队,是由皇帝安排的一个文官赵文利,结果对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