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4 章 千古唯有张居正3 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第14章

看完视频,林菱还不忘解释了一句“明摄宗”这词的由来,顺带给张居正辟谣:

【正如刚刚那个视频里所言,不论古今,厉行改_革总是要得罪很多人的。商鞅、王安石也是如此。张居正的改_革利于百姓、利于家国,却一口气将当时的文人集团、皇族宗室、地方藩王、地主乡绅全都得罪了个干净,基本可以说是一网打尽!就连万历想敛财建造宫殿都被他否决。这导致所有阶级都疯狂抹黑他,才会有这句僭越藐视皇权的“吾非相,乃摄也”出现。

写出这句话的人,不过也是被“动了蛋糕的人”想用肮脏手段置他于死地罢了。

其实他根本没说过这话,张居正何等聪明的人,身为大明朝最有成就的神童,二十三岁刚入翰林院就能在数次党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夏言与严嵩争首辅时,张居正和严嵩颇为和睦,严嵩和徐阶争首辅时,他备受徐阶赏识;徐阶和高拱争首辅时,两个人他关系都不差。就连万历身边侍奉了二十年的大伴冯保,也与他关系融洽,还成为了他的政治盟友。由此可见他可不是那等没情商又没骨头的酸腐文人,也不是那种嘴没个把门的狂徒。

事实上,权利只是张居正实现“济世救民、治国平天下”之理想的工具。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是“相”还是“摄”。

只有爬到臣子的顶峰,他才能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抱负,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变,从当年李士翱为他改名“居正”的那一日起,他就没有一刻忘却过自己的理想。

他是权臣吗?是啊!但我觉得他更像个无畏的理想主义者。

顺带插播一句,他甚至还瞧不上当时最流行的程朱理学,觉得他们那群文人不切实际还顽固不化,非常嫌弃。咱们张先生的思想真的非常超前,不是当时的人可以理解的。

他最难得的地方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务实能干还坚守理想!执政后更是一个人扛起整个国家大政,可就算秉政多年,他在奏疏中一直自称“仆”。这样的人怎么会说这种话?“吾乃摄也”这话实际出处是《万历野获编·卷九》,作者沈德符与王世贞都是对张居正不满的人,这本书也是写于万历要清算张居正的时候。野史+媚上,你们就明白这句话的可信度有多低了。

顺带提一下老是躲在角落里阴暗爬行的王世贞。他与张居正是同榜进士,也算有点文才,但他可能一直暗搓搓地妒忌张居正的才能,在万历朝就天天编段子造谣诋毁张居正的私生活,一会儿说人家好-色纳了八个美妾,一会儿说他收受贿赂,写了个《嘉靖以来首辅传》字里行间对张居正那个酸呐,嫉妒都快冲破纸面了,那个“父亲去世后,张居正在归葬途中乘坐三十二台大轿”的谣言也是他编的。

张居正死后,因万历对他发起清算,墙倒众人推,那些改-革反对派抓不到他太多把柄,于是只能用这些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之事来落实对他的清算,于是说张居正摄政、坐“逆天”轿子的事就被几度绘声绘色地宣传下成了“信史”,实际上,不论是《明神宗实录》还是《明史》等正史都没有这些记载。且在张居正在世时,那些反对派弹劾攻讦他的人就不少了,有骂他擅权专-政的,却从没有人拿轿子说事,何以死后却冒出来个轿子?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