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三章 让人两难的烦恼 岁月——重生在1976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第六十三章让人两难的烦恼

在做衣架的时候周荣发就在琢磨着接下来怎么干了,住在忻康里,门口就是菜场,进进出出几乎天天经过,加上他善于观察和分析,非常清楚老百姓平时最究竟需要些什么。不过,他也明白,有些事是不怎么好做的,先不提社会上各种无形的阻力和困难,更主要的是怎么去做才能做到最稳妥,最安全。

为此,周荣发盘算了好久,这才最终确定下来**蛋买卖。挑这个买卖他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的,原因无他,只因为这是一种需求量极大,而且投入成本少,周转快,也能做得长的生意。

鸡蛋和其它食品不同,它既不像猪、牛、羊这些目标太大,运输要求很高的东西,也不像蔬菜之类有着极强的季节性和较短的储存时间。就算在平常百姓家,有居住条件的养几只母鸡留着下蛋也是正常不过的事,只不过在上海这种大都市里,养鸡的人毕竟少数,再加上鸡蛋又是凭票供应的商品,在菜场往往是供不应求。

为此,周荣发就把目光投向了鸡蛋,至于货源说穿了也简单。他当然不可能像国营菜场有专门的进货渠道,但正如前面所说,平常人家养鸡下蛋的不在少数,尤其是郊区和外地农村,靠攒些鸡蛋换钱换物,补贴家用的更是大有人在。

前些时候周荣发和郭亮他们分头各走,跑的就是鸡蛋货源。他采取的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方针,利用广阔的农村资源,把农民手上的多余鸡蛋收购来,然后再运到上海,赚取其中的利润。

上海的鸡蛋定价是五分一个,还要凭蛋票来供应,直接从农民手里收购的鸡蛋要比上海的稍便宜些,就算加上来回的运输费用后,最终的利润大约也有每个五厘左右。五厘,这数字瞧起来似乎很不起眼,但经不起过手的数量大啊!一个是这数,十个、百个、上千、上万又是多少呢?这加起来就可观的很了。比如,今天第一天就卖掉了整整三万个鸡蛋,周荣发他们赚到手的就有一百五十来元,这可不是小数字,一天的收入就顶普通工人近三个月的工资了,更要紧的是这买卖还能细水长流,只要不出意外一直能这么长久的做下去。

“一天一百五十,十天就是一千五百,一月三十天就是四千五百……。”周荣发美滋滋地算着利润,忍不住轻笑出了声。

当然,这钱也不是这么好赚的,其中所付出的艰辛足以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不提全扑下去的本钱,光是跑那些偏僻的农村,来来回回从各地收购鸡蛋、找运输途径等等,就能把人给累个半死。亏得周荣发他们在云南呆了这么多年,这些苦还算不了什么,更关键的是这些鸡蛋弄回来后怎么才能稳当地卖出去,这尤其重要。

正大光明地摆菜场去卖?这想也别想,菜场的人又不是瞎子,政府也不是傻子,你这么干别说卖了,搞不好连人带鸡蛋全都得搭进去。骑着三轮走街串巷,到弄堂里去叫卖?这也不怎么现实,这样干三个人一天累死累说又能跑多远?卖多少?况且,要遇上居委会那些思想觉悟高,警惕性强的大爷大妈们找你麻烦可就有得受了。

最终,绞尽脑汁的周荣发想出了一招,那就是做地下集市,也就是俗称的黑市。

黑市,这是个贬义的词,但无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甚至在人心惶惶的文革期中,这种悄悄存在,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