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 中南海 倚天后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故宫西侧。

中南海与北海共同构成西苑三海,也称太液池。西苑三海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其中,开辟于辽金时的中海和建设于明朝时的南海,自清代起就被列为皇家专用的禁苑,康熙皇帝时,一些政务是在离宫别苑处理,中南海随即成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

自民国以来,中南海曾作为公园一度对公众开放。在此前后,中南海始终是华夏国最高权力机构的所在地。

勤政殿曾经是中南海的正殿,坐北朝南,共有五开间。康熙皇帝题殿额为‘勤政‘。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在这里办公,处理有关变法改良的国家大事。现在勤政殿已被拆,遗址处另外建造了一幢房子。

丰泽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两组四合院式建筑。当年园内有数亩稻田,在位的皇帝按照雍正之后的规矩,每年仲春亥日先来这里演耕再去先农坛亲耕。丰泽园内的主体建筑是颐年堂,东侧的菊香书屋是**主席的故居。

静谷位于丰泽园西侧,是个自成一体的园中之园。园内的主要建筑有长廊、春藕斋和桂秀轩。

怀仁堂位于丰泽园东北,原为仪銮殿旧址。仪銮殿于光绪时用三年的时间建成,慈禧太后迁入居住并在此殿召见大臣并处理政务。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把从事过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自己就在仪銮殿亲自训政,使得仪銮殿取代了紫禁城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政治中心。后来仪銮殿被火灾焚毁,重建的宫殿名为佛照楼。袁世凯执政时将其更名为怀仁堂,用于办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国务院在这里举行过若干重大会议。

紫光阁位于中海西北岸,建于明代,是将一个数丈高的小*平台改建而成,作为皇帝阅兵和选拔武状元的地方。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初五日,同治皇帝在紫光阁接见了日、俄、美、法、荷、英六国使臣并接受了他们递交的国书,这是清朝政府第一次正式接见外国使臣。

万善殿原为明代的崇智殿,清代顺治年间修葺后更名为万善殿。殿额‘普度慈航‘,殿内供奉佛像。传说顺治皇帝体弱多病,加之国事缠身,遂信佛成迷,有了出家为僧的念头,后经孝庄皇太后劝阻未成。兴修万善殿,是笃信佛教的顺治皇帝为他钦佩的名僧所建.

顺治皇帝早逝,康熙皇帝奉母命多次到五台山朝圣,民间便有了顺治皇帝其实未死,而是到五台山出了家的传说,由此还演义出许多精彩的作品。

水云榭位于万善殿以西,是居于水上的凉亭。在凉亭内观望水云榭四周的风景,视野宽广,云水和亭台楼榭谣相辉映。亭内石碑上镌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太液秋风‘,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南海位于中海之南,以蜈蚣桥为分界。南海的主要建筑都集中于瀛台。瀛台上有着金碧辉煌的亭台宫殿,是清代康熙、乾隆、光绪和慈禧太后的主要活动场所。及至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于瀛台,这座热闹一时水中岛屿日趋冷清,后来光绪皇帝死于瀛台的涵元殿中。

翔鸾阁位于瀛台北部,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瀛台的正门。翔鸾阁座南朝北,高两层,上下共有房十四间,左右延楼共有房三十八间。

涵元殿位于翔鸾阁之后,为瀛台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